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高三歷史下冊期中考點!同學們,歷史是經驗、教訓、借鑒,是過去的沉淀,是未來的導向,是較好的老師,大家要好好學習歷史,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下面是愛智康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歷史下冊期中考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項較符合題目要求。
1.《詩經》說:“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棟梁)。懷德維寧,宗子維城。”這則材料較能說明西周
A.實行分封制鞏固統治 B.實行宗法制維護政治體系
C.分封制與宗法制并行 D.通過宗法制實現權力集中
2.有學者認為,三省合一辦公場所“政事堂” (后來改為“中書門下”)的出現明顯與“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馳。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現
A.迎合了鞏固皇權的需要 B.破壞了原有的決策程序
C.了中書省法定地位 D.囊括了三省的主要職權
3.商周青銅器主要是紋飾多樣的禮器和兵器,對此歷史現象解讀較準確的是
A.當時兵器只有青銅兵器 B.商周時不存在青銅農具
C.用以溝通人與神的世界 D.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
4.錢泳(1759—1844)在《履園叢話》提到 “大凡種田者,必需親自力作,方能有濟,若雇工種田,不如不種,即主人明察,指使得宜,亦不可也。蓋農之一事,算盡錙銖。每田一畝,豐收年歲不過收米一二石不等,試思傭人工食用度,而加之以錢漕差徭諸費,計每畝所值已去其半,余者無幾。”這段材料反映了當時
A.雇工種田成為普遍現象 B.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C.農民雇工種田,自身轉投商業(yè) D.農業(yè)經營仍以農民自耕為主
5.荀子《天論》一文:“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據材料可知是荀子的
A.天人相分的思想 B.天行有常的思想
C.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D.唯心主義的思想
6.有人把中國前期近代化的各種方案比喻成“自我療傷”“溫藥治療”“猛藥重治”“開顱洗腦”。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A.“自我療傷”—— 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思想啟蒙運動
B.“溫藥治療”——促進了民眾的覺醒,激發(fā)了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
C.“猛藥重治”——是變革封建專制制度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D.“開顱洗腦”—— 確立起了民主科學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
7.歷史學家指出“五四愛國運動是與新文化運動緊密結合的,而五四運動的發(fā)生和成功,也仰賴于當時社會多元力量的威力”.這段材料表明
、傩挛幕\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準備了條件 ②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均有多元力量參與
、畚逅倪\動是工、商、學各階層努力的結果 ④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決議案中指出:“有了農村暴動的廣泛發(fā)展,有了工農紅軍的迅速擴大,有了兵士群眾的動搖與自覺嘩變的增加,有了統治階級這樣的嚴重危機,的確只要在產業(yè)區(qū)域與政治中心爆發(fā)了一個偉大的工人斗爭,便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勢。”這反映出當時中共中央
A.正確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形勢,開始獨立自主的領導中國革命
B.找到了農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
C.仍然堅持“城市中心論”,革命潛伏失敗危險
D.重視農村農民斗爭與城市工人暴動的相結合
9.《淺析中西方傳統文化的差異與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完全取決于中國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中國文化在暴力沖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進行痛苦的轉型與嬗變。”這說明
A.中國的近代文明對西方具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決定其傳播的程度
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顯的差異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 取的過程較相似
10.法國著名經濟史相關人士雅克•馬賽義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在近代史上是少有的……西方國家也許很難想像一個大國的崛起能選擇與其不同的道路。當年西方把經濟實力發(fā)展和尋求擴張與支配地位聯系在一起,但中國并不遵循‘帝國主義邏輯’,中國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對此理解準確的是
A.“少有”指中國開創(chuàng)了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新型工業(yè)化道路
B.中國堅持獨立自主,不與西方合作,實現經濟騰飛
C.中國崛起道路可以概括為改革開放,和平崛起
D.“帝國主義邏輯”指西方通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
11.德國文學家歌德說,羅馬法“如同一只潛入水下的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抖擻精神地重新出現”。對此的正確理解應是,羅馬法
A.是近代歐洲大陸國家法律的基礎 B.為歐洲近代社會確立了行為規(guī)范
C.所維護的民主制度歷史影響深遠 D.不斷地改變了歐洲歷史發(fā)展方向
12.俾斯麥在回憶錄中寫下了較后的懺悔和期盼:“我過去的盡職行為也許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沒有骨氣的原因。現在我們較要緊的事情就是鞏固帝國議會,使它不再退化。”這表明,俾斯麥期望
A.建立民主共和政體 B.鞏固德皇的政治權威
C.宰相的政治地位 D. 完善德國民主政治
13.馬丁•路德認為:“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為神圣階層,王公、貴族、工匠、農民被稱為世俗階層,這純粹是謊言和虛假的編造……實際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屬靈階層,除職業(yè)外,并無區(qū)別。”較符合馬丁•路德本意的解讀是
A. 宗教信仰是愚蠢的 B. 神職人員不應存在
C. 反對封建君主統治 D. 現實世界人皆神圣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