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越來越多的家長為避免考生中考時被體育成績“拖后腿”,在寒假或考前為考生進行集中“補課”。不少培訓機構也瞄準了這個商機,有的打出了“簽約牌”,助力讓孩子;有的則開設“一對一”輔導班,收費較高的達到8400元。
其實,家長這樣為孩子“抱佛腳”“搞突擊”,不是科學思維,會讓孩子得不償失,也有違中考體育提高孩子身體素質的本意,很有必要加以破解。
中考體育家長為孩子“抱佛腳”,短期來看,對于提高孩子診斷成績確實會有一定的幫助。不過,這種“突擊行動”,一方面會讓家長花費不少;另一方面,不尊重孩子身體情況實際,超強度訓練,也容易讓孩子肌肉韌帶受傷,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從長遠來看,不利于讓孩子養(yǎng)成長期鍛煉的習慣,有違系統(tǒng)化的體育鍛煉和終身體育的科學理念。
體育成績計入中考總分并不是中考體育的較終目的,體育成中考項目的本意,是為了督促學校加強培育孩子身體素質,端正辦學思想,讓孩子全面發(fā)展,而不是注重診斷分數(shù)。中考體育,家長為孩子“抱佛腳”,是他們對中考體育本意存在誤解,功利性做法容易讓中考體育初衷跑偏。
讓中考體育回歸提高孩子身體素質本意,教育該積極作為。一方面教育部門要恰當設計中考體育項目標準,中考體育是基本能力診斷,診斷要讓大部分孩子經(jīng)過一定努力就能得到較理想的分數(shù),引導孩子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同時,增加技能診斷的可選項目,針對孩子的個體差異,允許孩子選擇,平時體育課程內容要越豐富越好。另一方面各學校平時要按課程標準上好每一節(jié)體育課,組織好中孩子每一次課外體育活動,注重讓孩子自覺鍛煉,不可中考體育“考什么教什么”,為孩子提高身體素質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另外,學校還要通過專題教研,形成適應本校孩子的體育訓練方法,加大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項目的推廣和普及。
當然,家長也要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和寬松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使孩子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鍛煉。高校招生也要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多看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讓學校老師和家長“能夠”從診斷教育的“唯分數(shù)”思維中走出來。
大家都在看